秋日的北京,创新涌动、合作如潮。历时五天的密集议程后,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(IASP)2025年世界大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。本次大会以“追求卓越——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,搭建起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与务实合作的高端平台,促成了一批务实成果,奏响了共建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共同体的“中关村强音”。
▲闭幕式现场(段大卫 摄)
“中关村指数2025”发布:擦亮中关村“金字招牌”
在闭幕式上,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布了“中关村指数2025”。这已是该指数连续第14年向社会发布,被誉为表征我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“晴雨表”和“风向标”。
中关村指数指标体系由创新引领、创新创业生态、产业发展、开放协同、宜居宜业五个一级指标及35个三级指标构成,以2013年为基期。最新结果显示,2024年综合指数达到362.1,比上年提升32.7点,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2.4%,展现出中关村示范区持续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。其中,创新引领指数和创新创业生态指数均首次突破500,分别达到549.2和524.3,成为推动整体增长的重要动能;产业发展指数延续向好趋势,达到287.1;开放协同指数稳步上升至316.4;宜居宜业指数平稳提升至133.4 。
这一最新指数的发布,让国内外嘉宾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关村创新发展的直观理解。大会还特别安排了七条科技参访线路,包括中关村软件园、东升科技园、生命科学园、北航大学科技园等园区,向国际友人讲述一个个鲜活的创新故事,展示中关村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中的“中国样本”。
共识凝聚:“中关村倡议”引发热议
大会期间,围绕“开放创新生态系统”“城市与园区协同”“经济高质量发展”“未来技术趋势”等关键议题,成功举办了4场全体会议和15场平行论坛。来自澳大利亚、意大利、丹麦、南非等27国的演讲嘉宾,结合各自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,探讨创新集群的发展路径与合作机制,分享了在低碳智慧空间、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最新实践与前瞻思考。
最受关注的成果之一,是大会重磅发布的“中关村倡议”。倡议提出“创新、绿色、智慧、人文、开放”的“五个园区”理念:创新是灵魂、绿色是底色、智慧是引擎、人文是根基、开放是血脉。这一系统理念凝聚了全球科技园区的广泛共识,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。IASP首席执行官艾巴·伦德表示,该倡议凝聚了IASP全球伙伴的广泛共识,提出了非常全面和前瞻性的理念,代表了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,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计划。
成果丰硕:多项合作项目落地
本次大会的合作成果同样亮点纷呈。闭幕式现场的签约仪式上,42对中外科技园区及创新主体合作项目落地,涵盖园区共建、技术转移、人才交流、联合研发等多个领域,涉及德国、意大利、新加坡、韩国、匈牙利、沙特、古巴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
其中,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与古巴哈瓦那科技园、意大利千米红墙科技园、沙特达兰科技谷、德国波茨坦科技园签署合作备忘录,推动科技交流、产业协同与人才互动;中关村科学城与新加坡榜鹅科技园、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科技园共建科创合作平台,助力企业跨境发展;中关村国际控股与新加坡裕廊集团、越南河内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、法国Inovallée科技园等签署多项合作协议,布局全球创新节点。此外,多家孵化器、企业及科研机构也在大会上达成合作,如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与德国Launch Rhein-Main孵化器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埃塞俄比亚农业研究院等,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跨境产业化。
IASP首次设置“地平线项目B2B链接中国”,邀请科技企业来华与中关村企业精准对接洽谈,为中外企业搭建面对面对接“快车道”,助力跨领域、跨国界的合作项目加速落地。
会旗交接:传递合作理念
在热烈的会旗交接仪式上,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将IASP会旗交予下一届主办方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代表菲利普·马里亚尼。第43届IASP世界大会将于2026年在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举行,延续全球科技园区合作与交流的精彩篇章。
IASP主席莉娜·米兰达高度评价本次大会的组织工作和成果成效。她指出,北京和中关村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,更为全球科技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与合作范式。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,IASP2025年世界大会将全球科技园区的智慧共识转化为协同行动的实践纲领,取得了丰硕成果,并邀请全球嘉宾明年再次相聚北京,参加2026中关村论坛年会,继续深化合作、共谋发展。
IASP2025世界大会虽已落幕,但全球科技园区的创新合作正全新启航。从“中关村指数2025”的发布,到“中关村倡议”的形成,再到42项中外合作项目的落地,以北京为起点,以中关村为桥梁,全球创新共同体正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未来。
“中关村指数2025”发布,带你一图读懂 !
(图源:“创新创业中关村”微信公众号)
撰文:记者 段大卫
编辑:段大卫